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

焚化爐

香港的人口不斷增加,固體廢物的數量也就相應地以陪數上升,「兩個分別位於將軍澳及打鼓嶺的堆填區預計最早會在二○一二年及二○一五年相繼飽和。」《立法會新聞公報》政府的其中一個抒困措施就是擴展堆填區,但堆填區引發的問題相信大家於學生時期已大約清楚,這裡不詳談。而另一個解決的辦法就是興建焚化爐,但反對聲音不斷,究竟是利是弊,筆者與你好好討論一番。

奧地利
(相片取自Google)

台灣北投
(相片取自Google)

香港葵涌
(相片取自Google)

以上三張相片,除了地區分別外,最重要的是新式舊式建築,廢物的可持續性和人民的接受力的分別。香港曾經亦有焚化爐的出現,但由於環境污染嚴重,最終關閉,香港的廢物最終單一化置於堆填區,焚化爐的興建實在急不容緩。很多環境保護組織相繼反對興建,原因是焚化爐的二噁英、臭味、污水排放,對環境影響十分嚴重,但似乎他們仍停留在舊式焚化爐的年代。世界各地如台灣、奧地利、紐約等地,已相繼興建新式的焚化爐,有調查顯示,這些新式建築所排放的污染物可被循環再用,如焚化爐的熱氣可作發電,而由於熱力高於800度,二噁英的排放可作改善,另外有人曾走近焚化爐,亦感受不到臭味的問題,似乎較堆填區有可取之處。

再者,位於台灣的焚化爐建築,它的中心部分興建全天候暖水泳池,供泳客使用,而其附近則是一般民居;又如奧地利的設計,就有如一般的藝術家的美麗成果,很多遊客都會「到此一遊」,就如一個景點。由以上兩個例子可見,世界大眾的接受能力是遠遠超乎香港的普遍市民。

在未完善的廢物分類的香港社會裡,堆填區的壓力不斷增加,雖然興建焚化爐亦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廢物處理方法,但相較被用放堆填區的地方的不可持續性,焚化爐的貢獻更大。香港人在很大程度上,都似乎著眼於現在的改變,卻往往看不見未來的社會變化。需知道愈發達的地區,廢物的數量就愈多,雖然這個似乎惡性建築物是對附近居民有不利之處,但只要參考世界各都的成功例子,卻可見其實對社會有莫大益處。又以高鐵興建,西九文化區的發展為例,香港人總在一拖再拖,可知這是世界發展的潮流,只享受現在的美只會使社會退步,最後被淘汰。香港人應該多往前看,增加個人的接受能力,而不是單單停留在現在的一刻,目光短視,對社會發展實百害而無一利。

2 則留言:

  1. 我頭先介紹果本書《東西的故事》都有講焚化爐既問題,作者仲列左頭十個反對興建焚化爐的原因。焚化爐只係將廢棄物轉變為空氣污染同灰爐,而且灰爐比原本的廢棄物毒性更強@@有焚化爐之後都仲係要揾埋方掩埋d有毒灰燼。同埋焚化爐通常出現係低收入民眾或有色人種居住的社區,因為呢d社區缺少經濟、教育或政治資源去阻止興建焚化爐......焚化爐可作發電,不過燃燒廢棄物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,呢d都係要考慮既代價。我唔知焚化爐係唔係香港處理廢棄物既唯一出路,但呢樣野的確對環境百害而無一利。個人覺得香港政府不如花錢搞好個回收計劃先啦,焚化爐燒既野往往係無必要產生同最易回收既野,好似包裝袋啊紙啊之類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領導人,我好同意你呢個治本既方法,但要長期做先有效。無錯焚化爐真係有不少害處,但其實而家既技術已經可以將大部分害處減低,而且呢個或者係最快解決堆填區問題吧。

      刪除